慧律法师《六祖坛经》:释功德净土第二(1)
|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9-03-20 |
浏览次数:1986 |
|
释功德净土第二
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功德,什么是求生净土。
次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次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设这个供斋,用完了餐,“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要有礼貌啊!对说法的法师要有礼貌,士庶也是有修养的或一般的听众的佛弟子。官僚就是有身份地位的。“士”是读书人;“庶”是一般的贫民,“肃容”就是要有威仪。再一次顶礼,就“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因为他讲的都是见性大法,见性大法就是回归当下,不拖泥带水,没有枝叶、葛藤,单刀直入就突破了无明,所以,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现在有少许的疑问,“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希望和尚慈悲,为解答见性大法。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有怀疑就问啊,我就会为你解说。“韦公曰:这个韦刺史就说了,“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这个宗旨就是正确的意旨。和尚你所说的见性大法,可是不是达摩大师的旨意呢?就是您这个传承是一样吗?“师曰:是”。当然都是讲见性大法,当然都是一样的。“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达摩大师来到震旦,就是我们中国,刚好碰到梁武帝。“帝问云”:梁武帝就问说了,好大喜功的人就是这样子,在有为造作里面,这个比比皆是,举这个例子,我们今天修行,还是都是搞这个,就是要名。“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我梁武帝一生一世造了多少千、多少万的寺庙,供养了多少出家人,还布施设种种的供斋,有多少功德呢?有什么功德呢?他在生灭法里面着相?达摩大师是个见性的圣人。“达摩言:实无功德”。这一回答,大家都搞不清楚了,其实很简单,着相它就是生灭法,见性就是不生不灭法,所有的施舍、生灭当下不着,就是见性,行一切善,不着一切善。达摩大师就回答:一点功德也没有。“弟子未达此理”,弟子不了解这个道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实在没有功德,不要怀疑先圣,就是达摩大师所讲的话。“武帝心邪”,这个心邪不是恶的意思,是着相的意思。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他搞这些生灭法,就是希望达摩大师赞叹一番。本来希望达摩大师赞叹一番,达摩大师是个见性的人,他讲的就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才有功德。他就当头棒喝:实无功德。梁武帝承受不了了。所以武帝心邪,不是说全造十恶,或者是恶知见,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他着相。“不知正法”,修无相法就是正法,正法涵盖三藏十二部经典,贯通八大宗派不能离开这几个字:就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缘起无自性就是无相。“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名为求福”。福就是生生灭灭的东西,你布施了以后,当大官,当主席或当大企业家等等,统统叫作生灭的东西。“不可将福便为功德”,你不可心拿这个生灭的造作,来说它是真如无为的本性的功德,这是两码事情。“功德在法身中”,功德在“无相”法身中,修无相法才有办法进入绝对的真如自性,不着一物尽菩提,住就不对。所以功德在无相的法身中。诸位!要进入佛的领域,这个功夫可要下得很深,不住相布施。“不在修福”。因为在无相的法身中,才有功德可言,不在修福。
现在的比比皆是,我到你这个道场来,打个斋,刻个佛像,出个多少钱,都要名字啊。以前我们建这个文殊讲堂的时候,有一个人拿了八十万来讲堂,说要跟他雕刻一尊地藏王菩萨,供奉起来让大家拜,我说:行。但是他有一个要求,就是把他的名字刻在地藏王菩萨的底下,我就想起了广化律师的一句话。广化律师说:我们一般人不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菩萨的下边,你有多大的福报啊?人家每天拜地藏菩萨,就顺便拜你?一切福报早晚都拜,很快就拜完了!所以我就坚持一个理念,希望大家有正信,能够修无相的布施,我跟她讲:哎呀!居士啊!这个女居士五六十岁了,也是很着相、执着,就是一定要这样子做啊!真的很抱歉!后来这八十万又拿走了,不刻了。就是她一定要给你写个名字。有的人就说:师父!您就给她个方便嘛!对不对!我说:那不行!所以你到我文殊讲堂来看,没有任何的名字,那个柱子、墙壁,没有任何的刻什么功德芳名,没有一个都没有,我希望他们能够进入无相的修行,要不然这样搞的话,百千万劫不得解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