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教常识 法师开示 般舟行法 佛法视频 佛教经典 佛教故事 爱心放生 法宝结缘 下载中心 佛教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常识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悟法传衣第一(21)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3-20 浏览次数:1792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所以我鼓励大家诵《金刚经》。“即得见性,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诸位!佛法不能跟那些不相应的人说,跟那些不相应的人说更糟糕。“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阎浮提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天龙八部下雨,在这个阎浮提。“城邑聚落”,大的城市叫城邑,小的叫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枣就是草的意思。“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这个是比喻,大智人的容量是很大的。师父已经讲过,大彻大悟人的心境是什么?这个世间从来怎么样?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这个就是大彻大悟人的心境。任何多少的攻击、伤害、多少人的赞叹,如如不动不增不减,跟清静自性扯不上关系。我没有开悟,你整天赞叹,我不会成佛的。我大彻大悟,你每天毁谤我,我一样照样成佛。知道吗?成佛不在于赞叹跟毁谤,在你有没有见性!要弄清楚这个方向啊!所以真正大彻大悟的人,他的心境就是:了解万法唯心现量,这些都是心的影像,没有实体可得,赞叹是空,毁谤也是空,拥有也是空,失去也是空。知道吗?就用这个心,不增不减的心。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文字是一种缘起的假相,人类创造出来的。“譬如雨水,不从天有”。空本来无一物。“元是龙能兴致”,古时候佛经里面都是这样讲的,认为下雨是龙所兴起来的。“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都得到受益。“百川众流”怎么样?“却入大海,合为一体”。这个很重要的比喻,你要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你每一个念头都告诉自己,万法不可得,万法毕竟空,你动一个念头叫作妄想、颠倒、执着,不要让这种情绪化的思想一直葛藤,一直纠缠不清,不可以这样子。“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闻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根性太差的人。“若被大雨,悉皆自倒”。闻说这个见性大法,听不进去,统统退席。在座诸位,坐在这里都是大根性的人,那是方便说啦。没办法啦!(笑)“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开悟?就是这八个字:什么中做邪见障重?邪见就是没有正见,没有佛的知见,都是众生的知见。我告诉你:知见是方向感,正知正见,你走起路来才有方向感,没有正知正见的人,他没有方向感,不晓得怎么下手。多少人念佛、拜佛,十年、二十年,烦恼依在,一直强压。所以师父鼓励人家念佛,要用真如自性念佛,师父赞叹人家拜佛,要用清净自性拜佛,师父也鼓励人家诵经,要用真如自性诵经。我绝对赞成你坚持净土法门,但是你记得!要用真如自性啊,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这样。禅的极致跟净土的终点是一样的,就是即心即佛。缘邪见障重,我们种种的邪见障碍重,烦恼根深。 “犹如大云覆盖于日”,“大云”就是无明。“不得风吹,日光不现”。有一天我们把这个无明吹散了,日光就显现了。大云覆盖就是没有经过风一吹,日光显现不出来。“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都是因为一切众生的迷跟悟不一样。“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为什么?迷了嘛!迷了自性,外见,以为心外求法,心外有法,以为离开清净自性以外有个佛法。“若闻悟顿教,不执外修”,外修就是着相,不执着着相修行。“但于自心常起正见”,这个太重要了!念念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诸位!如果你好好观照,你五年前跟今年,烦恼是少是多?如果多,修行方向就错误,如果五年前跟五年后,烦恼少,你修行方向就正确。“即是见性”。
鲁ICP备10206032号 版权所有 普光明楼
(明寂师等四众弟子) QQ:406311480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