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教常识 法师开示 般舟行法 佛法视频 佛教经典 佛教故事 爱心放生 法宝结缘 下载中心 佛教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 > 般舟行法
慈法师讲解《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中的122问(119-122)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11-25 浏览次数:1931

(119)云何能得一切世间行。能舍世间诸相故。
  “得一切世间行”、“舍世间诸相”,这两句话是不是矛盾呢?实际它是相续的话,“一切世间行能舍世间诸相”,这真是大功德利益世间、净化世间的善巧者。常行道者,必然如是!常行道者,必抉择如是!常行道者,必然守护如是!常行道者,必然教化如是!如是,则当得一切世间行,能舍一切世间诸相,因为一切世间不染故。怎么不染呢?为度化世间有情而设置种种方便,而施种种法,所以不被世间所染而度脱世间有情,所以会产生化度善巧。若是我们知道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以幻化因缘而生,无有实质,那么你决定利益世间、无染无著!所以说“能舍世间诸相”,因为化度世间故,不是爱染世间故!世间实无爱染者,实无爱染者可得!这是你甚为追求的一个东西,必无自性,只是一个妄想执着产生的事实激励罢了,这个事实,实在是苦与妄!世尊所说的第一部经,我还是提倡大家有机会能看一看,一切有情都应该知道:眼、识、智、悟、光皆是苦啊!世尊对我们这个教诲,是甚深不可思议的,若不识得此,总认为真正有个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你!一个妄想不断地去打,一个妄想不断地牵制着你,那真是浪费损耗你的智慧生命,也即无染之生命!

(120)云何当得广大神通。随顺诸佛神通满足欢喜故。
  这个神通,我们就不敢随意说了,因为没有通力,不敢说通。但我们把这个“通”的名词名相提一提。一般我们佛教讲六通,世间人讲五通。六通者,所谓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尽通。漏尽通是佛教抉择于一切法不同的根本所在!我听到一个外道菩萨说,你们那个佛教的漏尽通是什么呢?就是没有生育能力了。这个不是笑话啊,现在许许多多的佛教徒都是这么认为的。说男人漏尽是怎么怎么样,女人漏尽是怎么怎么样,但这跟佛教真没有关系!这是生理现象,跟佛法没有关系!在律藏中,记载这个是最多的,说这种话是决定不成立的!这跟佛法丝毫关系都没有!但现在我遇到的许许多多学佛者中,甚至许多出家人中,都是这么认为的。这是以世俗知见来认识佛法,产生了很多可笑的追求与执着,可笑的想法与妄想,可笑的感知与迷失!漏尽明、漏尽智、漏尽通,非是如是说!这只是个生理的升华、生理的变异,天人是绝对没有这个东西的,那你就说天人漏尽明、漏尽通吗?实在是可怜!天人没有我们人类的这种龌龊啊,菩萨!入忉利天,闻声、色、香、触就具足爱染之心了,你说他是漏尽了吗?你说他是已经出轮回了吗?他尚在欲界天!许多人在佛教的六通中,或者说漏尽中,产生了极大的误解,这种误解,甚至误导许许多多的有情!要是自己误就误了,还误导他人,甚为可怜!因为这是不出三界之苦的,跟佛法丝毫关系没有!这只是一种生理善缘的增上现象罢了,若把这个当作佛法,实在是一个误区!六通中,漏尽通最为重要!前五通是方便,漏尽通是体,是根本所在!是佛法区别于外道的根本的需要修证的地方!我们世间人,怎么说通力呢?大通力方便是谁能得呢?怎么实践呢?这是给大家一个提问罢了。“云何当得广大神通。随顺诸佛神通满足欢喜。”行般舟能不能得到这样不可思议的利益呢?“十方诸佛悉皆现前立”这个三昧,满足凡夫有情,亦满足圣者有情,实在是具足行,所以“随顺诸佛神通,满足欢喜”,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利益!凡夫行这个法,虽未净欲,尚可得知“十方诸佛现前立”,因为三力相加故,与本行功德相应故而产生的事实,所以我们每一个现前有情,都有这样的机遇!

  这一百二十多“云何”中,处处宣化般舟行法真实功德利益。贤护菩萨仰仗世尊威神加被,来动问般舟三昧真实功德内涵,令未证三昧有情得见、得闻;令不知般舟三昧人得见、得闻;令不了解、欲了解般舟三昧人得见、得闻;实有不可思议的胜福德回施!何以故?若没有贤护菩萨代末世有情发起这种如理提问,世尊不把这一百二十几种般舟行法的利益简洁作答,末世有情很难涉足般舟三昧、对其有完整具体的了解,即使得到相似的利益,也很难整体地、清晰地从文字、教言、实质利益中去进趣、了解它。所以贤护菩萨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大菩萨!欲饶益我等,发起如此殊胜、难得的提问机遇与法会。我们作为薄地凡夫,欲了解般舟行法,乃至说亲证般舟三昧的实质内容,这一段距离,若是没有教言引导、法则引导,实是不易涉足以了解!通过这一百二十多问的学习、认识,我们逐渐有进趣、了解、实践这个法的机遇,实是诸佛甚深功德不可思议的回施善巧!就薄地凡夫来说,若无诸佛如来这种广大善巧的回施,般舟的名字尚未有闻及,何以亲证?所以,诸佛如来立教传世,广利人天,于未有缘者,逐渐成熟因缘;于有缘者,令其行法得以成就;与一切有缘,结下这种不可思议的胜缘!

(121)云何当得一刹那时间行。即能遍至一切诸佛前故。
  这一百二十多问中,逐渐深入到诸佛刹土、遍至一切诸佛前。我们在此南阎浮提,所见到的五浊恶世的浊恶之相,尤其是减劫之时,五恶五痛五烧炽盛世间,苦恼有情衰坏于世间。我们现在看到的释迦佛的遗像,阿弥陀佛的德相,乃至十方诸佛过现未来种种德相,皆是画像、金属像、木像、刺绣像,种种这些像类虽然亦在应教施化,无有言辞说法,只有形象默教啊,默然施教,令众生得悟。如我们现在对着这个铜佛、木佛、唐卡画像佛,你向它问问法,它的确也在给我们说种种法。但此说,实在无言说啊,虽然彻底彰显诸佛教诲,凡愚有情不得善巧,难以彻底了解,所以还要假世尊报德之佛、应化之佛,随众生根性需求,演说种种法则,令人心开意解,所以我们需要于一刹那间能行至诸佛前这种功德与利益。般舟行法亦复如是,展示令众生闻法之机,就是得见诸佛。得见诸佛,一定要进趣于诸佛前,很多行般舟的菩萨们走啊、走啊,能见到诸佛细色妙相、庄严妙相、光明妙相、具身妙相,乃至说微细妙相,有没有闻法者呢?那是进趣问题了。

(122)复云何当得住此佛刹。遍见一切十方诸佛。听闻正法。供养众僧。非但未得出世六通。而实未得世间五通。而亦未舍此世间身。亦无生彼诸佛国土。惟住此土见余世界诸佛世尊。悉闻诸佛所宣正法。一切听受如说修行。
  因为前面是“云何遍至一切诸佛前故”,所以最后一问为我们设置“复云何当得住此佛刹。遍见一切十方诸佛。听闻正法。供养众僧。非但未得出世六通。而实未得世间五通。而亦未舍此世间身。亦无生彼诸佛国土。惟住此土见余世界诸佛世尊。悉闻诸佛所宣正法。一切听受如说修行。”这一个“云何”,就是前面一百二十一问的实际利益的归结,也就是总结了这一百二十一个功德相最终的目的,即见佛闻法、如实修行!见一切诸佛,闻一切诸佛所宣的正法眼藏,令心开意解,所谓的“如说修行”。

  这个“十方诸佛悉皆现前立”三昧,到此一百二十二问中,就彻底地表现了般舟行法的实际利益,从一百二十二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它,令听闻众生产生爱乐、向往、真实的抉择,利益抉择、闻法欢喜抉择,实是广大内容摄化的抉择,乃至说这种究竟利益的对自心的唤醒!若是对一法利益的广大、究竟、真实无所涉足,凡夫有情是很难有认真进趣的机会与愿望的。

  “出世六通”,在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尽通中,这都是所谓出世、入世二种法则所表现,在佛法中,漏尽通者惟阿罗汉所现证,也是惟佛法中所具有。出世六通是十果圣人、应供位、破见思惑、了分段死者。在生死业海中,有两大类“死”:依见思惑,如是产生所谓的分段死;依尘沙惑、无名惑所促生的变异死。此二死中,一是生死轮回有情所具有,一是诸菩萨贤圣所具有。若尽此二死,那么就成就无上菩提,真实得见!声闻教中的阿罗汉,亲证漏尽通,是出世圣人之极果。我们先不谈菩萨教言,但说声闻极果,此类圣人永别生死轮回,永断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轮回中所表现,具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情。“世间五通”,所谓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是一切世间行道者皆可以成就,非独佛法中有,所以称为世间五通人、五通仙人、五通自在者,此类有情不了分段生死。

  我们念阿弥陀佛,行于般舟之法,于出世六通、世间五通尚未得,怎么能见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呢?这是此段文字的启问。这个地方启问十分清晰,所谓此类有情未离此土,亦未生彼土,但在此世间见诸佛世尊闻法,如法修行。这实是不可思议的大功德相!般舟三昧行法的利益,其最广泛、不可思议的内容就是:净欲者、不净欲者,具通力者、不具通力者,在佛陀世尊的威德愿望加持下、神通光明加持下,与本功德力相应故,而得见十方诸佛,听闻诸佛宣化正法之教,令其如实修行,这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特定法则!这个法则在其他经典中少有宣化,所以此经典在我们汉传佛教中甚为稀有、珍贵、难得!在《观经》没有传到我们中国前,般舟经的行法实在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它指引、成就了很多大善知识对佛法真实功德利益的抉择!非是但言说方便、智慧心智方便。在般舟一法行持的成就中,不但予众生以文字方便、语言心智的方便,亦予众生广大通力善巧、逾越通力善巧的大方便!即得见诸佛,亲闻教言,如是修行!它所实质的利益与超胜之处,就是凡圣可以同修、同证!惟有在净土一法中,有这样凡圣同修之法的宣化。若是没有般舟三昧经来证实在诸佛如来威神加被下,一切众生皆可以见佛,那么凡圣同修一说形同虚设!无利于世啊!世间有情多会产生语言的迷闷,于法不能生起决定信,尤其是凡愚有情!

  最后这一段“复云何”的文字,实是般舟三昧行法的利益根本所在!与其他行法不共殊胜所在!真实眼目所在!真实激励有情、加持有情生决定的行法信心所在!若没有这一条利益的回施与宣化,我们是无力抉择自己行般舟法、实践般舟法的信心的!何以故呢?凡夫何有信心可谈呢?若是有信心可谈,那就是菩萨,那就是智者,那就是真正的大成就者!凡夫要依功德利益如实回施,令其得见得闻,得以心智抉择,誓愿抉择,才能深入实践这个法则、感受这个法则、证实这个法则!所以,这一百二十二问实在是导引众生的导师!是归入般舟三昧行法的大善巧者的实质法益!若没有这一百二十二个“云何”提问的功德利益的给予,我们现前所有的信心,都是一个假设啊!若没有真正地、完善地去了解它,你怎么能确定不疑地去实践这个法则呢?尤其是对贪嗔痴慢疑邪见具足之有情,怎么策励有情舍弃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进趣于这个法则,来见佛闻法呢?所以,这一百二十二个“云何”提问,就是假贤护菩萨之提问启教,令我等有情心开意解,如实了解般舟三昧行法的真实功德藏!入其功德藏,打开功德藏,令我们大家得见、得以感知,以有进趣之愿乐、意乐。

世尊。譬如今时圣者阿难。于世尊前亲闻法已。皆悉受持。如说奉行。彼诸菩萨。身居此土不至彼界。而能遍睹诸佛世尊。听闻法已。悉能受持如说修行。亦复如是。乃至梦中。咸若斯也。

  譬如“圣者阿难”。此圣者阿难,但是初果圣者。在声闻教言中,四果四相、八辈圣者中,初果是最初之证得圣果善巧者。“于世尊前亲闻法已。皆悉受持。如说奉行。”此处举阿难多闻第一这样一个例子,那我们在行般舟法之时,若得到“十方诸佛悉皆现前立”这样的三昧,能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呢?会不会闻此忘彼呢?这个地方举了一个利益,来安慰、来令我等生决定信,所谓如彼阿难之例,闻则不忘,闻则正行,闻则受持。“彼诸菩萨。身居此土不至彼界。而能遍睹诸佛世尊。听闻法已。悉能受持如说修行。亦复如是。乃至梦中。咸若斯也。”这一设问,利益亦如是。

  什么样的法能得到这样的利益呢?世尊在后面作了一个决定回施,这实在是对一切凡圣有情作了一个莫大的安慰与回施,尤其是对在凡有情,未证六通出世功德,未证五通世间善巧,乃至在于凡愚之位欲行法者,作一极大安慰,令其进趣此法!我们对一个法则的利益与功德,若是了义不了义,若是真实不真实,若是广大不广大,乃至说殊胜不殊胜,凡夫心智是无以了解的,最多是有揣度,假以自己可视的知见去揣度一个法则,实难完善地、完整地了解,全体地得见。那么在世尊这一百二十二个“云何”的回答中,或说在贤护菩萨这一百二十二个提问中,彻底地彰显了这个法则的利益与真实功德。彰显这个法是凡圣同修!若出世功德、若入世功德,尚不可得之有情,进趣此法,亦能见佛,亦能闻法,亦能如实修行!这于我们开了一个直通涅盘的大道!于我们疏通了一个无碍的进趣涅盘的大道!若是没有这一百二十二问的宣化,我等何知何晓于般舟三昧的实质功德呢?所以,贤护菩萨,实是我等大师啊!实是我等授惠者、恩育者!给予我们行于般舟法的资粮,给予威德,给予机遇!

尔时贤护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欲得咨问如来应供等正觉。心中所疑。不审世尊。见垂听否。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如来世尊。随汝所疑。恣汝所问。为汝宣释。令汝欢喜。时彼贤护菩萨。既蒙听许。复白复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何等三昧。而能得彼大功德聚。

  后面这段文字提出来一百二十二条“云何”之问。这一百二十二条从佛法出世、入世种种善巧、神通、功德、智慧与方便等一切法用皆是具足问,从各个角度来审视行般舟能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为什么又称为一切三昧之王?为什么有这样多的殊胜功德利益?贤护菩萨代一切众生,欲实践佛法者,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来启问,为使善根成熟有情闻法而勤行证道来启问,为启发善根未成熟有情向往善根成熟的机制来提出一百二十二个功德相。我们看到《佛说般舟三昧经》中有二十一个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从二十一个角度,那么这个地方提出了一百二十二个问题,也就是从一百二十二个角度来给我们提示行般舟的实质功德与利益,实是不可思议!

  “尔时贤护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这是印度人的一个风俗习惯,他们出家在家都搭披单。印度人这个披单是很实用的,可以作被子、帐篷,可以挡灰尘风寒虫子等等,作用很多的。三衣已经具足了。印度人本民族的服装现在还是用披单,偏袒右肩是一个风俗习惯,表达尊重,白衣也是这样的。问法期间,偏袒右肩,蹲坐下来或双膝单膝着地,来问佛。我们现在礼敬的方式,多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接足礼的一种形式。“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这是白衣启法相,一般问法是双膝着地,因为他是大菩萨啊,现缘方便。“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欲得咨问如来应供等正觉。心中所疑。不审世尊。见垂听否。”我要提问题,世尊能不能回答我啊?“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如来世尊。随汝所疑。恣汝所问。为汝宣释。令汝欢喜。”世尊不是不让我们凡夫有情生疑,贪嗔痴慢疑是凡夫本分事,诸佛如来所知、能知、已知!众生在贪嗔痴慢疑中延续生命。这一百二十二个问实际就是解答我们行法的实质功德内涵:从哪些方面应该注意?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利益?来直接为我们宣释。“时彼贤护菩萨。既蒙听许。”世尊允许他这样来问。“复白复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何等三昧。而能得彼大功德聚。”般舟行法,这个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是大功德聚!我们准备在前面的山口建一个放生池,取个名字叫“德聚”,就来自这个经典,道德之聚集、功德之聚集、福德之聚集,真实法则的聚集,令世间有情得以取用。

  后面就开始一百二十二问,这是所谓的“法起续分”,是欲揭示大集贤护经的实质内容,即正宗分的内容。我们学习这个经典,为什么会有这一段文字?就是通过前面的正续分、现在的发起序分,来让世尊回答正宗分之内容,让我们真正了解般舟的内容,所谓般舟行法的真实功德,以激励那些善根成熟的人去实践这个法则,激励那些善根未成熟的人听闻这个法则,激励那些善根成熟的人亲证这个法则,激励那些善根成熟、已亲证的人传播这个法则,激励那些善根成熟、了知这个法则的人相互地交流、守护、安住在这个法则。这离不开世尊的教言,离不开贤护菩萨的如理启教。末世有情,难以如理启教,何以故?不知启教方便故,无有启教善巧故。因此在竹林精舍,贤护菩萨就来代我们大家,从一百二十二个方面来提出疑问,以让世尊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把前面说的“大功德聚”的内容,一一地给我们揭示出来。你可以记一记,这一百二十二问读一遍,你就知道这些菩萨的心智是多么地周密、详尽,来仔细地消除我们心中的疑惑与法义的模糊。
 
 
 
 
摘自《知恩报恩—博客—般舟法门》
鲁ICP备10206032号 版权所有 普光明楼
(明寂师等四众弟子) QQ:406311480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