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教常识 法师开示 般舟行法 佛法视频 佛教经典 佛教故事 爱心放生 法宝结缘 下载中心 佛教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 > 般舟行法
慈法师讲解《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中的122问(61-75)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11-25 浏览次数:669

(61)云何当得如幻人。于一切法无思念故。
  许多人看过魔术,在印度还有幻师可以用咒术、用符箓等手段令众生趣入幻景,生种种喜、畏、种种庄严。那我们现在的人是幻人,还是如实的人呢?若了晓法无自性,哪个有情的因缘不是众缘合和、一时因缘合和所现?有什么实质呢?你无始以来的善恶大小是非,哪个有可得之处呢?皆是种种因缘所聚合,实无所生,亦无所现,但是强制延续故,产生种种力与用。此力、用莫过是法性之用,但迷失于执着之时,会产生虚妄之业流相。我们要是在这一切得失中,透视本质,何以染着于得失呢?所以幻人不求于得失、不惧于得失。哪人不是幻人呢?哪有如实之知呢?我们在行般舟中一定会如实观察。一些行般舟的出家人和居士,产生过一些所谓的虚幻的感知,若在我们平时情况下,人是会受很大伤害的,但在行般舟时,对人是没有减损的,恢复常态就没有什么。记得大家在东北行法的时间,我因它缘退出去版纳,在车站、机场就知觉就很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是不清晰,是没法用念头来支使自己的因缘,因为任何心念都用不上力,那时候说有所失念,的确是无所失念,用不上力。一般走般舟三天后,这个思维想用力就很难了,真正实践下来,是很难再用自己这个所谓的失念,失念是妄作的,基本上会进入一种特定的休息状态,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然,若“一期念”、“念其方”、不昧失自己的初发心,贯穿于始终,这样的人行若能一日、二日、三日,实在是其因缘亦是难以言说,只能行者知,依法来印契。你说我们这么多实践者,为什么有相应、不相应、参差不齐的结果呢?这是个人的愿望、心智,我遇到许多行法者,在经行道中,和经行过程中,多生休息、逃避、不愿行,或者是狂妄、自大的心理。那么消沉者、不愿意行者、昏沉、休息,此类人是回避者,不能与法相应;狂妄、自我、兴奋、极度得象有狂想症这样的心智,亦不能相应。所以,若能如实地贯穿始终于一个知见,即见佛闻法,深信佛力不可思议,深信佛名号功德清净洗涤、清净光明,那人的确是于一日、二日、三日、七日中会有不可思议的利益。有没有这样的利益者呢?真是实践者知啊!这里面的实质内涵,实在是不可思议。你说我们不产生现时利益,未来的利益究竟如何呢?般舟一法的行法,未来利益实是不可思议!我们不可以利益来诱惑有情,但这一百二十多问的设制中,实在是行般舟的利益的实质内涵!对这个内涵,佛是以诚实语、真实语回施众生。

(62)云何当得如化者。观一切法无生灭故。
  在般舟的行持中,如化之感知,可能一些行法有情者对此会有深刻的认识。“观一切法无生灭故”,法本无生灭,但依种种现缘、种种因缘相续故而彰显这种如幻无知,所以“空无所有”,种种法界有情在种种法界以为实有,而实无一法可得。在无可得法中,众生延续着自己的种种感知、种种知见、种种生命、种种善恶,创立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乃至十法界,各彰其功德,各显其法性之作用。所以,佛讲“法界唯心,实无生灭故”,但依心智的造作、心智的萌动、心智的因缘而延续出种种择取,种种作用。一切法,实无生灭者啊!我们可以在行般舟中,清晰地观察,若立一念时,种种阴境、种种感知,痛、痒、阴境、乃至光明境、乃至见佛境、问法境,亦不可得!亦无生灭!但是心智所系、愿力所标、行法所应而显现。此显现,如幻如化,无有实质,行者得其妙用,染者得其沉重、得其负累。

(63)云何当得如梦。观察三世无来去故。
  这一类的感知,可能很多行法者念起来会很亲切的。一般行过7天以上法的人,对一切现缘现境多生无畏。我见过比较多行过7天以上的行法者,若是不迷失在自己的阴境中,能清净地依教理来审观者,对“三世如梦”、“三世如幻”、“三世一念”、“三世平等”这些言词,都会有一个感触的。最初行法中,尤其在东北走般舟的,许许多多人一出来都会说“这个境界我早都见过”,“很早以前都知道这个场面,体验过这个精神”,这实在是一念互转互用。三世者,为众生妄自刻定,非是如实。所以那些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的智慧者,可以互换于三世,转换妙用,依其功德力成就之时,转换到自己的宿缘无成就之时,以利益无成就之时的世间有情,令其得到安乐;或者先步入于成佛功德,回施于沉沦之世间,令沉沦世间之过去世的现缘中得到度脱,三世中互用,本无障碍。在一些佛法的修证中,于所谓的“本尊观”、“本尊施教”中亲证教义,依本尊心智、本尊教言、本尊法则广利人天。本尊者,实无前后际,所以“三世无来去”,来去,在于众生使用,也在于善巧者使用,善巧者入于三世,“一念入三世、三世为一念”,各得方便。我们读过《华严经》,在不可思议境界中,实是无有一法可得,实是如幻如化,实是幻化中得自在力,实是为智者所用,为愚者所昧!

(64)云何当得如镜像。一切世界斯现身中故。
  因为在这个“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的修持中,照了觉知世间、各现种种世界刹土方便,实在是不可思议的。这不是圣者所证,也不是其他法则,就是净欲者所证,是在诸佛菩萨的加持下,所产生的如镜心智的善巧,能照耀世间。以前在持药师真言的过程中,我对此感触是十分大的,欲入地狱界,欲入畜生界,欲入鬼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缘觉法界,可以得以自在力。这个自在力是仗借真言之力,可以载负心智感觉,入种种世界,得见方便。做过这样的尝试,这是几年前的事,当时感觉到膝盖有点痛啊,就说此界为畜生法界之枢纽,若守护此轮,能善入畜生法界,在持药师真言的过程中,迅速入畜生法界,得见种种畜生、种种轮回、种种延续、种种来源,乃至种种祈祷、种种渴望、种种苦难!一时之中,欲知鬼神所守护,就观于脐轮,以药师真言之加持,入种种鬼神心界,得见种种鬼神所需、所用、所成、所来去、所渴望、所恐怖、所回避。此是鬼神之枢纽,鬼神之坛城,鬼神之关键。若观人法界,于胸轮之中,于心臆之轮多做净观察,以真言力加持故,能趣入种种人道、种种人之心智,人之渴望、人之需求、人之徘徊、人之择取,此生彼没,此没彼生,此为方便。若观于眉轮,可见种种天,种种天之善巧、天之娱乐、天之向往、天之归去、天之沉沦,这个不为难,也多有方便。若观于地狱之境相,你就于足轮中多以观察,依真言催使故,见种种火,种种冰、种种风、种种难、种种酷刑、种种哀号、种种不可思议之难缘一时现前!此不可思议,旦依真言催使故,令感知觉晓。

  这实在是一切世间毕竟如幻啊,种种镜与枢纽及实践,古来已久,各有传承,也有施教者、也有实践者。我们在般舟行法中,欲得此善巧方便,亦可切入此一轮修持,作为善巧。你说“我娱乐中修法,我不见佛!”不见佛,也可以这样修持,不过这样是歧途。令人怖畏堕落、或者说不可一世,甚至嗔恨、或生骄慢,若得自在力,此法就可以行持。“云何当得如镜像。一切世界斯现身中故。”这个大家可以实践,我不是给大家做方法的介绍,只是给大家一些提示。身轮之中各有方便、各有进趣,比如要见天人,你就观于眉轮,很容易得见,但这个地方很容易对生命产生不可思议的伤害,因为这种种修持中,若是染着,甚至是可以丢失生命的,产生病难,所以,这样的法则,尽量不要轻易地去运用它,在此是为了说明这个言词。

(65)云何当得如响声。一切法无作无为因缘生故。
  我们怎么来抉择呢?三乘教言皆认许于因缘法。何以故呢?世间所现故,不坏俗谛故,能于众生作利益饶益故,能令众生得见得用故,所以,“诸佛因缘生,缘歇法还灭,吾是大沙门,常做如是说”,一切有情所能接受。若因缘生法,能蔽除常法与断灭二法,也就是说常见与断见一时在此可以消融。因缘生故,可以消融常法,可以消融断灭之法。

  所以一切法,无作无为,因缘所显,所谓本无生灭中,因缘显现。此因缘何来呢?何去呢?实无因缘可得,众生染着故,众生一念昧失真性之触动,动相现前,能所建立,各建立世界海,所以种种刹土由此而生,即真性萌动啊,相续出现种种刹土。此刹土是无作无起啊,必然是乱起乱灭,无有实质,皆是因缘生故。行般舟,是一定有这样的善巧机制的,诸位善知识,若能善观察,能够抉择因缘法,二谛融通,于胜义谛中得以抉择安乐法无自性,于俗谛中一切因缘法中得以安立住。甚深观察,实是无生无灭,种种因缘生种种法,种种法中幻起幻灭,无有实质,归于胜义谛真实含纳中。

(66)云何当得如形影。于一切生法自无心取舍故。
  “如形影”,我们不会在形影中捕捉得失,但是多有愚痴有情,在一切幻缘如影像法则中,妄取善恶、妄取得失、妄取人我,沉沦于世间。若真识得一切法犹如影像,无失无得,何以染著呢?有情必然无所取舍,在无所取舍中得平等智、妙观察智、大圆满智、法界体性智,此四俱生智一时成熟,观察世间、无所畏惧。

(67)云何当得空无所有。远离一切诸物想故。
  我们在这个世间对每个物质的认取,若用实相印来认取是十分方便的,即所谓法无自性的认取与抉择,但我们往往容易在此迷失。怎么来看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物质的色相因缘,比如说这块布是棉花,现在挂在这个地方,我们把它投在火里面,布就没有了,对万事万物我们都可以做这种观。又如这个铜像,放到熔化炉中熔化了,就不成其为像了。劫火烧来之时,大千世界一直被火所烧;水大成熟,即水劫来之时,又一直被水所淹没,浩瀚无际。万事万物不断地、无自性地表现着种种因缘,所以诸法皆以因缘力而显现。

  为什么说“空无所有,远离一切诸物想”呢?这个译本上说是“诸物”,我这个译本上说是“远离一切诸佛想故”,实际诸物与诸佛本无差别,这虽是文字上的游戏,但就其实质来说:诸佛如来出兴于世与诸物应现于世,了是因缘所现,实是一如之法啊!并无一物实存世间,皆是因种种法则、种种需用做种种表达罢了。这个地方很乖巧地出现了这个差别,一本经中有两种译法,我们就缘着“诸物”来讲。我们可以观察自己举手抬足之间,所触诸物、所看诸物、所感诸物实无自性,若细细观察,无一实物可常存常在。所以说,本质也空无所有,因缘聚合之虚妄表现、暂时表现,此表现于善用者得以善巧、得以安乐、得以力,强执者得以沉重、得以被迫、得以苦难;种种法莫不如是。

  所谓“远离一切诸物想故”,在前面的如幻、如化、如梦、如镜像这些法则的审观中,我们能透视万事万物的无自性性,能抉择这个无自性性,那么你可以如实地印契这个世间的万事万物,当然包括诸佛!你莫畏惧。十方浊土如梦如幻,十方净土亦复如梦如幻!你这样说不是让众生无所依托吗?不是。我们若不彻底审观如梦如幻,不得智慧善巧,无有出离善巧,无有游历善巧,无有彻底超越取舍之善巧,即不能促生种种功德,不能入波罗蜜门。对于“远离一切诸物想”,我们在走般舟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善巧与方便。

(68)云何当得无相。观一切法无有二故。
  此法则直夺一切众生之对待心智,入不二法门。诸相实非有相,但因缘显现种种相。我们这个房子是用松木累积出来的,通过工匠打伐、拉锯、拼凑出来的,没有伐倒之前,是一棵棵树木,树木锯成板子,然后就成现在这个样子,到用够了、它的因缘尽了的时候,也可能就变成一把火、一堆灰了,无有实质!只是说因缘上我们大家现在用它了,它就现为一个房子,来为我们遮风避雨,令大家在此安住、行法。

  “云何当得无相。观一切法无有二故。”一切法是无对待,无有相续性的,是不生不灭的,在这个无生灭中,因缘所现。这个房子亦复如是,我们坐的垫子亦复如是,我们搭的衣亦复如是。这个衣,搭在身上,示现红色、黄色,表其法之相,我把它仍到火堆里,它就化作一堆灰,就不是红色、黄色的了。实无实质,实无相可得,因缘所得、因缘所显,所以,其质无二。无二心智的抉择,行般舟是最容易产生的,何以故?若有对待,就容易沉重、疲厌,难以行持。我们走来走去、走来走去,稍有得失、稍有对待,就沉重不堪,难以延续一日一日简单的行为,一日一日之立一念。什么一念呢?无对待念,如幻念,无相念。

(69)云何当得法界边际。菩提心无限量故。
  此处菩提心,非造作菩提心,无对无待、无来无去、无头无尾、非凡非圣,如此广大心性抉择,是无上菩提心之无限量。此无限量是无量之无量,无可言说,无可言及,无可表达,依种种因缘表达者,为造作菩提心份。过去人讲“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个五分法身中可以表达这个菩提心份;过去人讲发菩提心、明菩提心、伏菩提心,乃至证菩提心、具菩提心,种种菩提心,还是菩提心份;有人讲菩提心由“大愿、大悲、大智”所摄,具足者为无上菩提心,为菩提心之相,此相无相,强立一相,另众生得见此大力、大智、大悲,无限之功德,通过这个可言说,来表达其内容,得以进趣,所以,法界无有边际、无有现量,菩提心无有边际,亦无有现量,此心非造作心,亦不离造作心。我们这个造作心份中,若不强执,亦是难以言量,难以具说。

(70)云何当得不起著。一切世界性无差别故。
  “当得不起著”,这又销归到自性无作起、自性无造作、自性本源明、自性安乐、自性本具足之了达自性,了脱一切生死苦,建立一切世界海的善巧。这个“不起”,正是法界真际、实地之相貌;不动心智之真实,一真法界之庄严。而凡夫有情在种种机制、因缘中会萌动心智,所谓动相现前。我们的心经常会晃动,怎么动呢?依业风催动,妄缘催动,感知催动,得失催动,善恶催动,功德利益所催动,这一动,就建立能所二法。能所二法建立世界种种差别海,虽是虚妄,众生各个取用、流转,众生各个安住、以为有实。那么这个“无起著”,实是销归于实际地的,是本来相貌,此处有自性光明之流淌,自性光明之作用,此作用者,无用功故,广利世间,无得无失。“无著”故,所以一切世间性无差别,一切世间之本质,乃至十法界之本质,依法界体性智深刻观察,秉然现前,无一物可得,所以“一真”之真实心智,究竟诸佛之所亲证,可以现十方之诸种子海,十方世间刹海,为《华严经》所摄,我们可以去善观察,虽是入世,实无一差别世间可得、可有实质存在。若依因缘法可以表:往生极乐世界,得诸安乐;若依因缘法可现:若造种种业,沉浸在种种浊恶世间受种种苦,此有必有,真实不虚,非是常之有,非是断灭之无。所以说因缘生,远离断灭与常见。一定要把因缘法认识清楚,远离外道知见,若是佛法中人,远离外道之方便在于因缘法中生起抉择、融通二谛、走出断常二种边见。我们都知道,四非百句不摄佛法,佛法绝对摄四非百句,圆成世间、广利有情。此处“不起著”,正是实际理地的无有一尘、无有染着、无有造作,如此无色无相,无来无去,真实心中光耀世间,

(71)云何当得无碍行。遍游一切诸佛刹中故。
  “无碍行”,走般舟的人可能是十分容易知道这“无碍”二字。因为常行道之法,念念如是,念念无染,念念无著,在无著中得到这个无碍,所以在“无著起”中得到无用功善巧,远离一切造作生灭和对待,安住在真实实际理地,就是无上菩提心智所照耀,远离一切生灭的侵夺、凡圣的侵夺、得失的侵夺。不起著者,是无碍行之基础;遍游诸佛刹,是一切世界性无差别之妙用。彻观这120个“云何”中,各个互用互助,彰显般舟一法不可思议的甚深功德与利益,具足一切法,具足一切智,具足一切道种智,是一切道种智的究竟成就安住。因为一切诸佛刹海无差别性故,所以可以游历自在,声闻乘中的阿罗汉如大目健连者,游历一大千世界得方便,游历十方无尽三千大千刹土海中,不具方便,所谓声闻果中于一大千世界中,得以方便力抉择,若以通力舍离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依本师名号功德摄其令归,若不如是,就会迷失于无尽刹土中,不能得归。我们若是以阿弥陀佛国土为自本师国土,为自本家本国,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必然往生彼国土,何以故?如子忆母、如母忆子,母子不相逆言,如回本家,不相迷失,抉择无疑,心智安住,远离怖畏。迷失者当怖畏,本家本国何以迷失、何以怖畏呢?所以,若持极乐世界之慈父阿弥陀佛之殊胜功德名号,称念之时即得往生抉择,无有怖畏,何以故?本家本国识得故,认得故,就象我们回自己的家,是没有什么迷失、没有什么疑惑,没有什么会彷徨徘徊的,也是没有什么条件的,是具足的,哪怕你的家在远有千里万里,你总是识得家门,无有无家之畏惧。极乐世界是一切众生本家本国,若识得,愿往生,必得往生。往生极乐世界,就会得到往生十方刹土的方便,所以说,称念阿弥陀佛名,得以游历十方刹土,无所挂碍。

(72)云何当得诸陀罗尼。闻一知万善达一切文字分别说故。
  “陀罗尼”成就,能具足一切总持教言善巧,分别言辞善巧,差别言辞善巧,总相言辞善巧,无用功文字善巧,有用功文字善巧,如是陀罗尼总持一切法,安慰众生、纯熟众生、善巧回施于众生。

  所谓“善达一切文字分别说”,一切文字,实无分别说,建立分别说但依众生方便,何以故?一切法本无分别,建立分别善巧故。建立者,是善巧者所建立,非是执着者所建立,执着者无以建立,多被事相所蒙昧故,所以无从自在建立。

  行般舟一法,于一切陀罗尼教言决定生起抉择,如阿弥陀佛誓愿中所摄:“他方有情闻我名号,俱入陀罗尼门。”也就是得总持门。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此愿之说,诸佛是诚实语者、如实语者、亲证之功德利益者、得利如实者,所以众生闻其名号,俱入一切陀罗尼门,得以善巧。疑惑彷徨者、谤法疑法者除外。这个“外”者,是利益除外,功德回施不得除外,平等回施故,只是你不取用。不取用者,是疑法谤法者,佛亦摄之,令其亦得利益。

(73)云何当得如诸法师。善知一切佛法故。
  诸佛如来圆满成就三明四智五眼六通十八不共十力四无畏,种种善巧抉择者是为法师,现在世间我们之法师,多是旁依之法师,或说是名字法师,实质法师唯佛世尊能独称,具足一切大善巧,一切法得自在、得方便,广传一切法,利益一切众生,无所畏惧,不错时机令众生得以度脱成就!我们要如诸佛如来这样的法师,具足善巧方便,知一切法,用一切法,成就一切法,传播一切法,真实地安住一切法,于法益中无染无著,广利人天。行般舟法,就会有这样的不可思议的利益与善巧。

(74)云何当得一切诸佛所护念,一切佛威德加持故。
般舟行法亦复如是,为一切诸佛善护念,一切诸佛以神光、以毫光所照摄,所谓以毫光相照摄此人,令其善根增长、福德成熟,迅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生成办故。净土一法抉择如是,一生决定成熟种种善根。不可思议功的德利益皆是诸佛威神加被而成熟,皆是自心真实印契而成熟,即本性功德而成熟。若不抉择于大机大用之法,一生欲成熟无上菩提,实是难得难成,何以故呢?小机小法难以成就,所以,发以声闻缘觉之心,乃至人天福报之心,难以成就无上菩提,心智不相应故,与诸佛无所印契故。所以,各发无上菩提心,以无上菩提心之果,亲证、印证诸佛如来之刹那,就知道诸法实无来去,实无证者,亦无得失者,一切众生本具故,如释迦佛出世时说“善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如是印契一切众生之无上菩提心。众生因妄想执着蒙昧自心,不能印证、不能认取、不能产生一切不可思议妙用,诸佛如来发起广大修德证实此类有情,令此类有情有依有靠、有作有用。诸佛说八万四千法,行种种功德利益,以修德、以性德摄化有情,皆是顺应众生,实无一法可建立。所以,一切诸佛,护念一切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印许一切念佛众生,对谤佛疑佛者亦摄,谤者不知啊,犹如昏睡之人,虽日轮普照,不见光明,因在昏暗中,不得其用,光亦照摄其身。所以,一切诸佛威神加被者,我们在念阿弥陀佛殊胜宝德名号时,阿弥陀佛,佛中之王、光中之尊之威德善巧,一时具诸佛功德于一身,普照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得见诸佛功德,所以,十方如恒河沙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善巧,此威神功德善巧实具足一切诸佛之威神善巧。所以,我们在“立一念,断诸想”,称念阿弥陀佛清净功德摩尼宝号之时,就具足一切诸佛威神加被,一切诸佛所护念力,为一切诸佛所护所摄,得以善根成熟,得见自心。

(75)云何当得雄猛不怯懦。出声如大牛王大狮子王步故。
  在般舟一法中,稍有畏惧,此人难行、此人难做。所以,的确是大雄大力大慈大悲之愿者,之心智者,之向往者,之归依者,之顺从者,能行此法。善根纯熟者,闻此法能勤而行持,不谤不疑,这样的人甚为稀有,为诸佛所护念加持,所以威猛无有怯懦,此无怯懦者本是自心安立故,因为怯懦皆是因为众生得失、对待、择取所造成的。

  “如大牛王”,大牛王,是举大力之相,为有力、善巧、威猛者,印度人把牛当为神牛,大家对它敬仰、回避、不可侵犯。

  “如大狮子王”,狮子王出窟,决定无有伴侣!行般舟者,无依无靠,不假方便,直指本心阿弥陀佛!行大功德直是具足,非假加持,真实加持!非有信赖,决定信赖!非是旁依,决定回归!如狮子王无有伴侣故。心智抉择,催破一切怯懦之缠缚,建立成就此无上、不可思议之修持。

鲁ICP备10206032号 版权所有 普光明楼
(明寂师等四众弟子) QQ:406311480     后台管理